日系文化書-承恩北門章
01 承恩北門

親愛的那人,
夜靜了,戰爭熄了,
你將清朝寫進了歷史,城門卻仍守著夜歸的人。
守了百餘年的城門,看著大兵保護著居民、捕快跟隨著官員。看著看著,世代更替,它來不及察覺。
人來人往並不是遺忘,只是依賴著城門的守護。
過去、現在、和未來。


他誤認我是清朝大將,喊著:「承恩,承接天恩。」這刻太美,我永遠不會遺忘。


台北府城北門,正式名稱為承恩門、通稱為北門,是清代城門建築,且為台北府城五大城門唯一保持閩南式風格建城原貌者。
1895,日軍由北門往臺北府城登入台灣北部。2015,政府啟動都市復興計劃「西區門戶計畫」,將北門的景觀重整列為重點項目。2016年「西區門戶計畫」將忠孝引道拆除,打造北門周圍開放式空間,塑造如巴黎凱旋門般的「國門」形象,使其成為臺北的歷史地標。
北門周遭有具歷史價值的台北
車站、台北郵局。台北車站於1888
興建,清代至今皆為重要的鐵路車站。
台北郵局為1895日本於台灣設立的第一個郵局。


02 北市大女字牆

親愛的那人,
在這小小的校園裡,你總能發掘角落的幸福閃閃發光。

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。
校園內有許多故事,正玩著捉迷藏。
你在哪裡?
菩提樹下、百念紀念碑旁、還是修澤蘭的女字牆邊?
書聲琅琅,故事未完待續;你的身影,我找不盡。



臺北市立大學隸屬臺北市政府教育局,是唯一由臺北市政府管轄的大學。
1896年總督府於臺北府城內設「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」。1918年改名為「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」,並在1927年分為臺北第一、第二師範學校。1945年兩校獨立,南門校區改名為「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學校」,1964年升格為「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專科學校」,即極富盛名的「女師專」。1979年,開始招收男生,並於2005年8月,改名「臺北市立教育大學」。
修澤蘭是台灣早期知名女建築師,戰後設計許多的校園建築,有「台灣第一女建築師」美譽。台北市立大學校園外的圍牆-女字牆,便是她當時著名的作品。


03 中正紀念堂

親愛的那人,
你聽,衛兵交接時宏亮穩健的步伐。
自遠處傳來,讓池畔的鳥兒,都莊肅了起來。

這刻,沿牆慢跑的人,放輕了步調;
拍照留念的遊客,回首了注意;
林間穿梭的麻雀、池內憩息的烏龜,
皆仰起頭、靜下心,聆聽。
在中正紀念堂裡述說的故事,留了一處空間給世人思考。
一聲聲踏了百年的步伐,交接著,歷史的省思與現今的向榮。
你聽見了什麼?心的聲音在這裡,你聽。

中正紀念堂在日治時期原是日治台灣軍山砲隊基地,於中華民國接收台灣後廢除。1975年蔣中正因病逝世後,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。2007年為文建會登錄為國定古蹟。
園區間國家戲劇院以及國家音樂廳,落成後是台北市以及台灣的最著名地標之一。園區廣場除了供民眾休憩外,也是藝文活動的場地、邦交國元首訪台儀式舉辦之地,可謂台灣重要文化資產之一。 其中中正紀念堂內亦有整點的三軍儀隊交接的儀式,莊重盛大。
中正紀念堂建築設計之構想為:表達中華文化精神。新穎並具有莊嚴而獨特之風格。建築採中華文化風格,外表以藍、白兩色為主, 象徵自由、平等之青天白日色調。





04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
親愛的那人,
世界越是吵雜,
你越是替自己保留一處寧靜思索。
公園號酸梅湯、騰雲號、護國神社銅馬、
翠亨閣、開台先賢們的銅像,二二八公園的
愜意中,滿懷自然與歷史的味道。
角落有誰正緩緩訴說著背後的歷史故事。
靜靜傾聽,勾起我一縷縷思緒。
我為二二八事件祈禱,希望撫慰他們痛苦;
更祈禱著,現在的和平能夠長遠、萬古長青。


中正紀念堂在日治時期原是日治台灣軍山砲隊基地,於中華
民國接收台灣後廢除。1975年蔣中正因病逝世後,決定興建中正
紀念堂。2007年為文建會登錄為國定古蹟。
園區間國家戲劇院以及國家音樂廳,落成後是台北市以及台灣
的最著名地標之一。園區廣場除了供民眾休憩外,也是藝文活動的場
地、邦交國元首訪台儀式舉辦之地,可謂台灣重要文化資產之一。
其中中正紀念堂內亦有整點的三軍儀隊交接的儀式,莊重盛大。
中正紀念堂建築設計之構想為:表達中華文化精神。新穎並
具有莊嚴而獨特之風格。建築採中華文化風格,外表以藍、白兩色
為主, 象徵自由、平等之青天白日色調。





05 西本願寺
親愛的那人,
當年我們寄託著多少盼望,
如今,有鐘無聲、有似無僧。
但當時我們的故事,仍聲聲在耳。
打從日治時代,這座本願寺便佇立於此,靜靜聽了好幾世代的故事。
歡笑淚水、困難失落都已消逝又循環。
改建後的遺址,剩下遊人稀落,帝國與淨土的夢,都遠了。
你聽,這裡雖然不見當時的鐘佛,卻聽得某個熟悉又陌生、久遠的故事,正在訴說著,上輩子我們已經注定。


西本願寺是臺灣日治時期建於臺北市新起町的淨土真宗寺院,
稱「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臺灣別院」。
1896年日本開始布教,建立許多教會、布教所,並且入
座木佛本尊。1923年御廟所與鐘樓會館完工。輪番所(指
佛院的負責人或住持的宿舍)則是在1924年新築落成。19
25年,創立樹心幼稚園。1932年本堂正式落成,並舉辦入
佛式與報恩講。
戰後,西本願寺部份建築做為軍用。但大部分
於1975年被焚毀,2006年政府指定殘存的西本願
寺鐘樓、樹心會館為市定古蹟,輪番所、參道、本
堂、御廟所等古蹟為歷史建築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