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系文化書-紅毛城章

01 紅毛城
親愛的那人,
踏入這座城內兩代歷史的交織,
你是否可見,它屹立不搖的歲歲年年?
自地理大發現的時代,
它便記錄著,經歷了四個世紀的風風雨雨,
如同牆上鮮豔的紅磚,刻上一道道精彩的頃刻。
你若佇足,就能看見它眺望著淡水河,
等待著豐衣足食的人們回以微笑。
若傾聽,
由烽火連綿、紛擾交替,到民安物阜、世代傳承,
這刻的紅毛城牆,又寫下了什麼?


紅毛城為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,也是國定古蹟。紅毛城古蹟區包含紅毛城主堡、前英國領事官邸以及清治時期所建造的南門。 主堡用紅磚砌成,並以磚和石塊壘厚牆,可防砲火攻擊。其中紅磚來自印尼巴達維亞、石塊則是就地取得。
紅毛城最早為1628年西班牙人所建,名「聖多明哥城」。後遭到摧毀,1644年荷蘭人於原址附近予以重建,又命名「安東尼堡」,當時漢人稱荷蘭人為「紅毛」,因此這座城稱作紅毛城。
1867年,紅毛城由英國政府租用作為領事館,並於其旁興建領事官邸。直至1972年英國與中共建交才停止運作,並依序由澳大利亞與美國代為管理。1980年,該城的產權轉到中華民國政府手中,指定為一級古蹟並開放供民眾參觀。




02 小白宮
親愛的那人,
山崗上的小白宮潔白優雅,
你卻聽得當時的繁榮熱鬧,
自遠處傳來。
熱鬧的街道上傳來了各式各樣的語言與口音,慕名而來的商人們聚集於此。
金髮碧眼的管理者打破了,人們對於外國人的質疑,
同時也為你打造了一個截然不同的面貌。
等到這裡共享繁榮的景象,靜靜退場;
一轉眼,
才發現留下的潔白建築,
在陽光穿插入圓拱式廊道的同時,也曾優雅浪漫。


小白宮,是清朝淡水關稅務司的官邸,由於1870年建於位於淡水埔頂,因此又名「埔頂洋樓」。稅務司公署衙門,是當年最豪華的建築,為殖民地式西班牙白堊迴廊的建築,原本有三棟,故本地人稱「埔頂三塊厝」。
1862年福州總務提議聘用外國人為稅務司,首位到任為英國人威爾爵士,後來由美國人斯甄克接任。當時稅務司官邸當中的工作輕鬆、生活享受,日本治台時,首相也曾慕名到此下榻一宿,留下風光事跡。
戰後,其東側二棟同型洋樓被拆除。1996年,財政部曾決定將此建築報廢,改建員工住宅,在當地仕伸及專家學者成立「搶救小白宮」的行動,1997年經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,並於2004年重新整建為現今的樣貌。




03 英國領事館
親愛的那人,
一頁歷史,執筆英國足跡;
細細朗讀,拾起誰的執著?
走入洋樓,尋覓當時英國人的生活;
仔細琢磨,每個角落,卻能感受到中式韻味的故事。
那些合約與會議,說著說著,說成了歷史的篇章。
歷史寫著的字句,編織成一段段情感。
領事館依舊在此,向前走的歷史,如今說著怎麼樣的心情?


位於紅毛城旁的英國領事館,為紅毛城古蹟區範圍、前英國領事官邸。
1867年英國與清廷訂立「紅毛城永久租約」,1891年英國於紅毛城東側應建一座二層磚造的洋房作為領事官邸。二戰爆發時,日本為台灣所據,戰後英國人重返領事館,至1972年中英斷交,英國仍不願歸還,委託澳洲、美國代管,終於1980年正式收歸中華民國所有。
前英國領事官邸,牆壁用中國的紅磚、屋頂是閩南式紅瓦,整體建築呈現多樣化的異國風情。洋樓內有紅磚、拱圈、迴廊和斜屋頂,是典型英國「殖民地樣式建築」。內部有客廳、書房、餐廳、旋轉式樓梯、壁爐等空間與設施,部分空間模擬自當時的家居情境。




04 理學堂大書院
親愛的那人,
當初那傳遞智慧的身影,
改變了一個世紀的歷史。
寫在學堂裡,還盼著人傾聽。
遠方就能聽到鐘樓中傳來朗朗的經文聲。
循著聲音前往,尋覓無果,才驚覺是我心底共鳴著馬偕博士的教育。
不僅是對宗教的洗鍊,還有科學、社會人文與人生的歷練經驗。
若非他曾留下智慧的結晶,我們又怎能將知識淬鍊昇華?


牛津學堂,又名為「理學堂大書院」。是加拿大基督教長老教會傳教士,馬偕博士,在台灣淡水創立的西式現代化學校 。
1880年,馬偕博士第一次回加拿大報告傳教的成果,受到鄉親肯定,並不忍他教授學生時沒有完善的學堂,在地方報的呼籲下共捐6215美金讓馬偕在臺灣興建一座現代化學校。
馬偕博士重返淡水,擇定牛津學堂現址,親手規劃、監工,興建校舍,取名「理學堂大書院」。因感懷牛津郡鄉親之盛情襄贊,故以牛津大學為名,後稱牛津學堂。
此地現為真理大學校史館,於1985年被評定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,1997年列為國定古蹟。



05 淡江大學-覺軒花園
親愛的那人,
你眷戀著,
明朝時代的古典園林,
景緻細膩、明媚秀麗。
明朝上海的豫園讓你著迷,
你卻不知,淡江大學裡也有座山水相諧、幽靜絕美的覺軒花園。
我想邀你來一趟覺軒花園,體驗似若大明時期的世外桃源。
讓我們同嚐這一口悠然,遠離水泥叢林的塵囂。


覺軒花園為淡江大學內一座庭園,其造景設計仿造明代時於上海建設的中國式庭園,著名的「豫園」。園內建築採用中國傳統的榫接技術完成,特色為外觀看不到任何釘子,可以維持建築的美感。
園內除了有迴廊、美人靠、涼亭、假山、水池和瀑布等傳統建築特色外,特別選用了陶瓷做藝術鋪面,在古樸中也兼具了現代感。坐在美人靠上可以遠眺淡水河、觀音山,頗有情調。水池內有烏龜、錦鯉,花叢間也有蟲鳴鳥叫,生態豐富盎然。






